作者:王孺童 编译 发布:2017-10-27 点击:3241
安清,字世高,安息国国王正宫皇后之太子。幼年时就以孝行见称,加上他本身志心于学业,聪慧敏达,且克意好学,外国典籍及七曜、五行、医方、异术等,乃至鸟言兽语,无不综览通达。有一次在行路途中,他看见一群燕子飞过,便忽然对同伴说:“燕子说送食物的人应该快到了。”过了一会儿,果然有人送来食物。大家全都认为安清是一个奇人,所以他卓异的声名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域。安清虽然身处皇宫,但他持戒精严,父王去世后,就继承了王位。由于他深达世间皆是苦空之理,早就对外在物质世界产生厌离之心,于是在居丧期满后,就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叔父,自己出家修道去了。他通晓经藏,尤其精通阿毗昙学,讽诵修持《禅经》,都能尽达妙处。
之后,他又到各地游方弘化,足迹遍及各国,到汉桓帝(147~167)初年,才来到中国。安清才学悟性机智敏达,无论何事,只要一听就能了达其义,来到中国没有多久,就已能通晓运用汉语。此后,他开始宣讲并翻译各种佛经,将梵文译成汉文,译出《安般守意》、《阴持入经》、《大》、《小》、《十二门》及《百六十品》等佛教经典。当初有一位名叫众护的外国三藏,撰述了经要总共二十七章,安清经过审慎的剖析之后,将其中的七章内容翻译成了汉文,这就是《道地经》。他先后翻译出佛教经论,总共三十九部。在翻译水平上,均做到义理明晰,表述准确,善辩而不浮华,质朴而不粗俗,凡读他译著的人,全都勤勉不倦,不忍释手。
安清穷究事理,尽达本性,自识因缘业报,多有神迹显现,世人都不能揣测其境界。起初安清称自己前世已经出家,当时他有一位同学生性易怒,在乞食时如遇到施主不能称他心意,便立刻会心怀怨恨。安清屡次对他厉声规劝,但他终究不肯悔改。像这样共处了二十多年之后,安清对这位同学辞别道:“我要去广州了,彻底结束与你因宿世因缘而相处的对立日子。你深明经义,且精进勤奋,水平并不比我差,但就是由于你生性多于瞋怒,此世命终之后,转生必当遭受恶形的苦报。我如果证得道果,必当去度化你。”说完之后,安清就去往广州了。当时正逢贼寇作乱,安清在路上遇到一位少年,正唾手拔刀地说道:“总算让我遇到你了。”安清笑着说道:“我的宿命之中还有业缘与你没有了结,所以才远道而来向你偿还,你现在如此忿怒,这都是前世遗留下来的习气所致。”于是就将脖子伸出来,等着那个少年用刀来砍,面容安详,没有丝毫惧怕的表情,于是那个少年就将安清杀了。当时围观者众多,把道路都堵塞了,他们全都感到十分的惊奇和诧异。安清被杀后的灵魂,又转生为安息国国王的太子,就是现在安清的身体。
安清游化中国,在宣译佛经的事业全部结束时,正好处于汉灵帝(168~188)末年,关中、洛阳内乱频扰,于是就前往江南地区。他说:“我路过庐山,去度化昔日的同学。”他来到共阝亭湖庙。这座庙里供奉的神祇历来就颇有灵验威力,商旅之徒在出行前于庙中祈祷,就能令风向分出上下,并根据各自所需使旅途畅行无阻。曾经有人在庙中乞求,想得到庙中生长的神竹,但他在神灵还未许可的情况下,就私自将神竹取走了,他的船随即就在水中翻覆沉没,而那根竹子又自行回到原来的地方。从那以后,船夫们对神灵都十分敬畏,没有不被其神威所折服的。
安清与同行的三十多条船上的人,向庙神奉献了全牛作为祭品,并请求神灵赐福,神灵降下祝词道:“你们船上有一位出家沙门,可叫他上到前来。”旅客全都十分惊愕,马上请安清进入神庙。庙神就对安清说:“我曾经在外与你一同出家学道,虽然也经常好行布施,但生性多于瞋怒,所以今生转世为共阝亭庙的庙神。这周围方圆千里之内,都是我管辖的范围,正是由于我前世好行布施,感得今世此地珍玩物产丰富,不过由于我前世性多瞋怒,感遭今世堕落于此成为庙神。今日见到老同学,我是悲喜交加。我的寿命在旦夕之间就将终尽,而我丑陋的形象越长越大,如果我在此地死去,尸体必将会污染江湖之水,我应当趁着没死的时候去到山西面的沼泽中。在沼泽中死去,虽然不会秽污江湖,但又怕转世堕入地狱,我现在有良绢千匹,以及各种宝物,可以用来弘扬佛法,修建佛塔,以此功德来使我能够往生善处。”安清说:“我就是来专程度化你的,你为何不现出原形呢?”庙神说:“我的样子过于丑陋怪异,众人看见必定会受到惊吓。”安清说:“你只管现出原形,众人不会责怪你的。”庙神于是从床座后面伸出头来,原来是一条大蟒蛇,由于看不到尾部,所以不知道其身形长短。
大蟒爬至安清的膝边,安清向它讲说了数番梵语,又唱颂了数篇赞美佛德的梵呗,大蟒听后悲泪如雨,没一会儿就回去隐藏起来了。安清随即取走绢物,辞别离开神庙而去。等到他们上船扬帆启程的时候,大蟒又现出身形,登到山顶遥望众人,在众人举手致意后,大蟒才隐灭而去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船队就到达豫章(今江西南昌),安清就用庙神所送的财物建造了东寺。安清离开神庙后不久,庙神就去世了。就在庙神去世的那天晚上,有一位少年来到船上,长跪于安清面前,在接受了安清对他的咒愿之后,这个少年忽然一下就不见了。安清对船上的人说:“刚才那位少年就是共阝亭庙的庙神,它现在已经得以脱离大蟒的恶形。”由于庙神已经离去,那座神庙从此再不灵验了。后来,人们在山西面的沼泽中发现了一条死蟒,头尾总共有数里之长,此地就是现在的浔阳郡(今江西九江)蛇村。
安清后来又到了广州,寻找在前世杀害自己的那个少年。当时那少年还健在,安清就径直去到他家,讲说了当年被他杀害的旧事,并向他叙述了其中的宿世业缘。安清面对杀己之人,不但没有心生仇怨,反而欢喜相向,他说道:“我还有剩余的业报没了,现在还要赶往会稽进行了断。”那位广州人觉悟到安清不是凡人,豁然心开意解,对自己过去所犯罪业深加追悔,并拿出丰厚的财物供养安清,并跟随安清一同东游,抵达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他们直接进入一个集市,正好遇到集市中发生骚乱,人们正在胡乱打斗,其中有人不慎打中了安清的头,安清当场毙命。广州人接连亲身应验了两起报应之事,于是就精进勤修佛法,并详细讲说安清受报的前后因缘,远近百姓听闻此事后,没有不悲伤痛苦的,也因此明白了三世因果不爽的道理。
安清既为王族,西域来往宾客商旅全都称呼他作“安侯”,至今仍沿袭这种称呼。天竺国宣称自己的书是天书,自己的语言是天语,其注音释义怪异艰涩,与汉语有很大差异。先后翻译成汉文的天竺国书,大多错谬泛滥,只有安清所译之书,才是当时翻译的最高水平。
汉洛阳安清
安清,字世高,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。幼以孝行见称,加又志业聪敏,克意好学,外国典籍及七曜、五行、医方、异术,乃至鸟兽之声,无不综达。尝行见群燕,忽谓伴曰:“燕云应有送食者。”顷之,果有致焉。众咸奇之,故俊异之声,早被西域。高虽在居家,而奉戒精峻,王薨,便嗣大位。乃深惟苦空,厌离形器,行服既毕,遂让国与叔,出家修道。博晓经藏,尤精阿毗昙学,讽持《禅经》,略尽其妙。
既而游方弘化,遍历诸国,以汉桓之初,始到中夏。才悟机敏,一闻能达,至止未久,即通习华言。于是宣译众经,改胡为汉,出《安般守意》、《阴持入》、《大》、《小》、《十二门》及《百六十品》。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,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,译为汉文,即《道地经》是也。其先后所出经论,凡三十九部。义理明析,文字允正,辩而不华,质而不野,凡在读者,皆亹亹而不倦焉。
高穷理尽性,自识缘业,多有神迹,世莫能量。初高自称先身已经出家,有一同学多瞋,分卫值施主不称,每辄怼恨。高屡加诃谏,终不悛改。如此二十余年,乃与同学辞诀云:“我当往广州,毕宿世之对。卿明经精勤,不在吾后,而性多瞋怒,命过当受恶形。我若得道,必当相度。”既而遂适广州。值寇贼大乱,行路逢一少年,唾手拔刃曰:“真得汝矣。”高笑曰:“我宿命负卿,故远来相偿,卿之忿怒,故是前世时意也。”遂申颈受刃,容无惧色,贼遂杀之。观者填陌,莫不骇其奇异。既而神识,还为安息王太子,即今时世高身是也。
高游化中国,宣经事毕,值灵帝之末,关雒扰乱,乃振锡江南。云:“我当过庐山,度昔同学。”行达共阝亭湖庙。此庙旧有灵威,商旅祈祷,乃分风上下,各无留滞。尝有乞神竹者,未许辄取,舫即覆没,竹还本处。自是舟人敬惮,莫不慑影。高同旅三十余船,奉牲请福,神乃降祝曰:“船有沙门,可便呼上。”客咸惊愕,请高入庙。神告高曰:“吾昔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,好行布施,而性多瞋怒,今为共阝亭庙神,周回千里,并吾所治,以布施故,珍玩甚丰,以瞋恚故,堕此神报。今见同学,悲欣可言。寿尽旦夕,而丑形长大,若于此舍命,秽污江湖,当度山西泽中。此身灭后,恐堕地狱,吾有绢千疋,并杂宝物,可为立法营塔,使生善处也。”高曰:“故来相度,何不出形?”神曰:“形甚丑异,众人必惧。”高曰:“但出,众人不怪也。”神从床后出头,乃是大蟒,不知尾之长短。至高膝边,高向之梵语数番,赞呗数契,蟒悲泪如雨,须臾还隐。高即取绢物,辞别而去。舟侣颺帆,蟒复出身,登山而望,众人举手,然后乃灭。倏忽之顷,便达豫章,即以庙物造东寺。高去后,神即命过。暮有一少年上船,长跪高前,受其咒愿,忽然不见。高谓船人曰:“向之少年即共阝亭庙神,得离恶形矣。”于是庙神歇末,无复灵验。后人于山西泽中,见一死蟒,头尾数里,今浔阳郡蛇村是也。
高后复到广州,寻其前世害己少年。时少年尚在,高径至其家,说昔日偿对之事,并叙宿缘,欢喜相向,云:“吾犹有余报,今当往会稽毕对。”广州客悟高非凡,豁然意解,追悔前愆,厚相资供,随高东游,遂达会稽。至便入市,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,误著高头,应时陨命。广州客频验二报,遂精勤佛法,具说事缘,远近闻知,莫不悲恸,明三世之有征也。
高既王种,西域宾旅皆呼为安侯,至今犹为号焉。天竺国自称书为天书,语为天语,音训诡蹇,与汉殊异。先后传译,多致谬滥,唯高所出,为群译之首。